“贾跃亭下周回国”——这个被反复提及却从未实现的承诺,近日因法拉第未来(FF)宣布融资进展再度引发热议。舆情监测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9月以来,该话题相关讨论量单周暴涨300%,微博话题阅读量超4亿次,网友戏称其为“互联网最长连续剧”。这场持续七年的舆论狂欢背后,折射出公众对企业家信用危机、资本市场监管漏洞的深层焦虑。
据舆情分析机构“知微”统计,自2017年贾跃亭滞留美国至今,“下周回国”相关关键词累计传播超12亿次,平均每三个月出现一次讨论高峰,与FF融资进展、乐视债务处理等节点高度重合。2023年9月,FF宣布获得1亿美元融资后,抖音相关短视频播放量24小时内突破8000万次,评论区高频词包括“薛定谔的下周”“贾会计的时空扭曲”等讽刺性表达,负面情绪占比达83%。
值得注意的是,该话题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90后、00后群体更多以玩梗心态参与创作(如鬼畜视频、表情包),而80后及更年长用户则聚焦于乐视退市导致的投资者血本无归问题,相关投诉帖文中“维权”“诈骗”等词出现频率同比上升45%。
“他用七年时间教会公众一个商业逻辑:PPT造车的尽头是PPT还债。”一名财经博主在微博写道,该观点获得超10万点赞。
尽管证监会已于2021年对乐视网处以2.4亿元罚款,并认定贾跃亭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但其个人仍通过海外资产隔离规避债务。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指出:“跨国追偿面临司法管辖权障碍,债权人即使胜诉也难以执行。”
舆情监测显示,近期“限制高消费人员为何能坐私人飞机”“FF融资款去向”等质疑声量显著上升。网友对比发现,贾跃亭在美居住的豪宅价值2500万美元,与其宣称的“打工还债”人设形成尖锐对立,进一步催化公众情绪。
“当企业家名字成为贬义词,任何商业行为都会被打上问号。”传播学专家分析称,贾跃亭个人IP已与“失信”“画饼”深度绑定,即便FF真正实现量产,公众仍会条件反射地质疑其真实性。这种信任崩坏甚至波及整个造车新势力行业——近期某车企发布会直播中,弹幕频繁出现“下周量产?”“贾跃亭直呼内行”,显示负面标签的“破圈效应”。
为应对舆情,FF中国区近期尝试切割与贾跃亭的关系,在官方账号强调“管理层本土化”,但评论区仍被“让贾跃亭直播回国机票”的呼声淹没。
结语
七年时间,“下周回国”从一句承诺演变为一场全民解构运动,舆情监测数据如同显微镜,照见商业神话崩塌后的信任废墟。当网友戏谑“贾跃亭回国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这场黑色幽默的背后,何尝不是对重建商业文明契约精神的迫切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