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销售的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时候我可以把我们公司的系统卖给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呢?因为华为是国内网络舆论最多的一家公司,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青年,都希望自己可以服务于华为这样的公司。我们公司的舆情监测软件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强大,监测信息最全面的一套系统,但是我们的系统还不能配得上华为,就目前舆情加监测系统功能上面来说,还没有哪一家系统可以配得上华为,在小编看来,国内的网络舆情声音都是支持华为的,但是要监测国际信息这个就得不断的开发完善,部署监测的网站,这样才尽可能的完成信息监测无死角。我们公司有200多个爬虫专家,每天都在不断的部署监测完成,不断的同反爬虫代码作斗争。
再完美的公司都不可能没有确定,人无完人,和氏璧都有瑕疵,何况是公司呢?华为虽然是一个神话,但是这家公司也有缺点,网络上面也有不好的声音,他们也需要关注网络上面的声音,这个就需要网络舆情监测软件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个功能。目前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被广大上市公司应用于为公司正常运营保驾护航的神器。
昨天小编接到一个客户的网络舆情分析报告需求,他发给小编几份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小编看了一下这封网络舆情监测报告,报告是用一个excel写的,报告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有用的内容点就2处,其它地方都是一些比较复杂无用的内容,而且这种报告不能用手工来写,必须要用excel来做,小编评估了一下这个报告的复杂程度跟报告处理时间,写一份这样的报告大概要3个小时左右,小编就比较纳闷。这样的一份报告,实际性使用价值不大,但是大部分都是废话。花那么长的时间跟人力跟物力,就做一份这样无价值的报告。说实在话,主要是小编没有太多的时间跟精力去做这样一份枯燥的事情。
那么究竟该怎么样写一份实用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报告,小编觉得一份实用的网络舆情监测报告,必须要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写,看看客户实际想要体现什么内容再网络舆情监测报告里面,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写网络舆情分析报告,如果客户想要内容A在网络舆情监测报告里面,你却把B写在网络舆情监测报告里面,这样的一份报告客户会满意吗?客户是否会买账呢?小编觉得这样的一份报告客户是不会买账的,是不会满意的,特别是替乙方来服务甲方,你即不知道甲方的信息,也不知道乙方的爱好,单凭乙方的几句话你做再多的事情,也是白做了。
现在的我非常迷茫,不是一般的迷茫。就毕业那会做了几个月的百度电话营销,之后就没有做过销售工作,毕业7年了,今年竟然做起了甲壳虫网络舆情监测软件的销售工作,待遇一般:5000底薪,1000元日常考核,还有2500元的绩效工资。大部分工资都靠业绩抽成,上了5个月的班,平均下来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有1.1万元每个月。虽然工作比较轻松,压力还是有一些。但是我不喜欢做销售,不喜欢跟那群喜欢勾心斗角的人去一起工作,销售都是面带笑容,背后确实给你捅刀子的人。而且自己今年32岁了,还没有对象,目前还没有追求的目标,交际圈子太小了。
工作状态:坐标上海,我每天去公司只是打个卡,领导关系还一般,也不会为难我,因为我每个月都完成了自己的业绩,虽然有电话量,拜访量的考核,没有完成也就是扣150一个月。我开发客户不是靠拜访跟电话量。都是通过推广客户主动找到我的。去公司上班跟在家里办公一样。
未来发展方向:自己买一个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替客户做网络舆情监测服务,并且提供舆情监测日报、周报、月报等各种报告服务。顺带帮公司做网络舆情监测软件销售工作。
我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希望广大网友给我一点意见。我自己有几个想法:
1、接着每日上下班打卡,就这样的活下去
2、跟公司谈降薪的事情,不去公司打卡,接着帮公司卖软件,去看看世界
3、跟公司谈去江西南昌分公司打卡上班的事情
最近深圳被委托重任,今天小编公司开了一个早会,早会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开发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开发工作,这个早会的内容意义很深远,早会上面领导讲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基于与一些挑战,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也给同行分享一些经验。
政府客户机遇:公司给粤港澳大湾区事业单位给予3个月的免费系统试用机会,而且还配备专业的客服人员专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试用客户,公司还给予粤港澳大湾区客户一个月的免费人工预警服务,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很多的事业单位还是起步阶段,没有买也没有开始用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而且他们后期是一定会买也必须要买网络舆情检测系统,这个系统是他们的刚需产品,光政府类的客户就有几百个,这样哪怕一个公司份一小份蛋糕,就有几十个单子。
企业客户机遇:公司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司给予2个月的免费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试用机会,并且配备1个专业的客服人员专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客户,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很多的企业类的客户都属于创业起步阶段,他们对网络上面的信息比较敏感,而且他们还没有采购也没有采购过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这个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公司就有机会跟有需求的厂商沟通。
挑战: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很多客户对境外数据有需求,很多企业没有权限监测境外数据,但是客户有境外数据的需求,这样就一个需求就没有实现,而且这个需求对客户的需求很大,所以往往会因为而失去客户。还有就是竞争大了,所以价格战就越来越激烈了。
今天,小编一个厦门的客户来向小编咨询,说用了我们公司的软件觉得还不错,无论是服务还是软件监测出来的数据,问小编可以不可以把软件便宜点卖给他,小编就按照公司最低标准卖给他,说3万一年5个关键词,然后他就冒出来了一句2年一年,市场行情价,要我们给他这套系统,下午就可以给钱。小编就比较奇怪了。这样的一套系统还有市场价?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到底有没有市场价呢?
小编认为,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没有市场价,只有好坏之分,好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官方报价也要5万一年,如果是非官方报价的话十几万一年都有可能,那么到底是什么愿意会有个市场价呢?这些都是哪些采购定的价格,他们定的所谓的市场价。完全就是他们一家的说法,市场上面根本没有这么一个说法,如果一个购买方可以随便定价一个软件,那么软件厂商的利润何在?如何才能够让一个软件厂商立足于市场。
现在市场上的舆情监测软件鱼龙混杂,便宜的一万多的都有,贵的几万的也有,那么该如何采购一个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这个非常重要,采购者一定要慎重考虑好。主要是要看对不数据,可以参考:如何采购一个好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
深圳甲壳虫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公司是深圳本地的一家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公司,公司是一家文本大数据公司,采集网络上面的全量数据,日采集数据量1.5亿条到2亿条。国内领先的文本大数据服务商。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公司的全体成员都在不断的拼搏,朝着国内最大、最强的大数据公司迈进。公司也在跟印度、美国多家大数据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新的爬虫技术,目前公司获得多项爬虫技术专利,公司的爬虫技术遥遥领先国内其它爬虫技术公司,是国内爬虫爬的网站最多、最全的一套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求真、务实是公司一直以来追求的企业文化。公司的爬虫技术、专利一切透明,销售人员也从不夸大自己舆情监测系统的功能。国内很多爬虫技术公司说自己公司可以爬网络上面99%以上的数据跟网站,还有些公司说可以爬到100%的网站。连我们公司都做不到,更何况他们一个几十个团队的伙夫军。就那小红书这个网站来说吧,他们可以爬到多少数据呢?
公司产品可以给客户免费试用一段时间,可以试用满意后再购买,没有满意的话,我们公司绝对不会强求客户购买我们公司的舆情监测产品。我们公司的舆情监测产品是国内目前采集数据最全,采集速度最快的一套网络舆情监测产品。存储网络上面历史10年数据,并且可以提供大数据API接口供客户免费测试数据。
今天,小编一不小心看到了公司的财报,去年一年亏了3000多万,今年上半年亏了1000多万,小编就比较好奇,小编公司在网络舆情监测行业的业绩做得算是非常不错的了,每个月都有1000多万的进项,怎么还会亏钱,小编就比较惊讶,就对公司的财报做了一个调研。下面小编来跟大家讲下一个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厂商的主要运营成本在哪里?
1、人工
小编公司有600多个员工,技术200个左右,平均每个员工每年的人工费用是20万,这就花了4000万,还有300多个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销售,几十个管理层,这些人的人工成本大概在5000万左右,还有公司开年会,年中会,员工培训,员工报销等一年下来成本大概在1个亿。
2、服务器
小编公司有5000多台服务器,平均每台服务器每年的运营成本,还有场地租用费用大概在2000万左右,这个服务器费用占了公司的项目还算是比较小的。
3、办公场地
公司600多个员工的办公楼费用,平均每个人每年的费用在2万左右。还有公司总部的写字楼费用等加起来一年也要2000万左右。
4、项目研发费用
公司每年跟清华大学还有一些校外其它公司合作项目研发,每年的项目研发费用也在2000万左右。
这样算下来小编公司一年的费用在1.6个亿左右,小编公司一年的营业额大概在1.5个亿左右,还要纳税等,一年算下来也挣不到什么钱,还是亏本状态,所以说网络舆情监测厂商都是亏钱在运营。所以您在买舆情监测系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一次性买几年。要分期付款。
今天,我一个客户遇到了武汉一家网络公关公关,这家网络公关公司可真够黑的啊,不是一般的黑,法人是一个老赖,被法院判为失信人员名单之中,而且关于他们那个公司名称,也有很多网友反馈,这个公司旗下一个备案的网站,经常采集企业的负面侵权信息,是不是的就敲诈人家公司,网上的抱怨一大堆啊。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抱怨,可想而知,不是一个人在说他的不是,是那么多公司在反馈这个情况,那么肯定就有问题了。具体那个公司名称叫做什么我就不说了哈,怕引起同行的不必要误会。也爬他们影响到我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这不止是一个公司是这样的哈,其实有很多公司是这样的,打着网络公关公司的旗号,其实在2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任何一个企业谁敢招惹他们啊,惹上了就是无底洞啊,动不动就被他们公司给黑,动不动就被他们公司给诋毁一下。那么这样每个月给他们公司的钱就是一个无底洞啊,动不动就要往他们公司送钱。
以上我不是想要谩骂诋毁某个公司,那个公司的名称我也没有道出来,只是想要告诉广大朋友这只是行业的一种现象,在此,对于那些无耻的公司,我们也不想说什么,只能说这个是行业的悲哀,也是这个行业的客户的悲哀,谁能够找到那样的客户就是谁的悲哀,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出现在我身边的朋友身上,同时我也希望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遵守行业规则,网络公关公司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各种网络经营过程中的疑难杂症。
现在,我还是要跟大家普及一下网络公关尝试:网络公关主要是帮助企业做网络推广,做一些企业自己不能做得事情。公关这个词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或者达到一定的目标。
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产生速度快,数据体量大,而且异常复杂。在新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我国的网络舆情引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大数据也为网络舆情引导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形势下,应积极树立大数据理念,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大数据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价值,创新网络舆情引导思维,抓住网络舆情的本质特征,探索网络舆情演变的内在规律,尽快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已成为大数据时代舆情监测现实转变的关键点。
甲壳虫舆情分析专家贾甲(甲壳虫·网络舆情分析师)认为,大数据时代舆情监测的现实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数据采集方式产生颠覆性变化。
在“互联网”趋势的大背景下,个体层面的行为、态度与定位数据都能以极低的成本被搜集,甚至被预测。这使得建立在小样本(与大数据相比)抽样调查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研究将不得不做出颠覆性的改变。数据的采集提供与分析将出现更专业的分工,市场研究业中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业务的剥离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2.商业模式创新将从大数据整合与应用中产生
大数据的获得、整合与分析不仅仅对于企业自身不断革新、提高产品体验提供了数据支撑,而且为企业商业模式的扩展、变革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3、高度集约化成为舆情行业发展趋势
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核心竞争力将是它们的数据处理与呈现能力。在舆情监测软件领域,不同的舆情监测软件企业可以获取同样的数据,它们需要依靠自身的数据处理技术和能力以及用户的体验来占领市场份额。在此情况下,行业内部高度集约化将成为舆情行业的发展趋势。
4.数据库向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库转变
随着大数据的信息数据的激增性和驳杂化,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IDC 的最新 报告显示:目前,非结构化数据的内容占据了当前数据海洋的 80%,并迅猛增长。过去那种有限内容和结构单一的数据库显然无法满足未来舆情监测的需要,只有这种非结构化大数据库才能做出丰富且非结构化的呈现。
5、舆情监测将转向未来式,舆情服务将转向垂直领域
从目前的网络舆情监测的格局来看,重点仍是舆情监测,其主要功能是对某些事件的舆情发展动态、影响范围、影响力大小等进行监测和研判,多体现为“过去式”,偶尔能展现
6.舆情监测多向度发展随着大数据视角趋于多元化
要从社会话语表达、社会关系和心理描绘、社会需求和诉求的反映和预测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向度的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监测视角必须从单向度的内容研究转向多向度的内容及关系研究,通过这样的转变,可以彻底改变舆情监测应用匮乏的现状。
“现在式”,而“未来式”几乎没有体现。大数据可探知舆情的规律性,对舆情发展进行有效而且准确的预测,在某种意义上说,其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于经验支撑,对未来态势进行研判,以实现人类经验作用范围外的准确预测。而经验与态势和数据的整合需要深度的垂直领域知识。未来式的舆情服务将向垂直领域进一步发展。
甲壳虫舆情于2015年10月由深圳甲壳虫网络舆情监测公司大数据科技中心推出。公司骨干人员来自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和科研机构,拥有互联网信息挖掘、大数据处理,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分析等核心技术,拥有多项专利技术,致力于舆情监测等大数据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目前,甲壳虫舆情已经建成了分布在北京、深圳、香港、上海、重庆、多地的数据采集基地,运营大规模私有舆情云平台以及,累计20000余家政企客户。为多家政府单位、金融、教育、医疗行业领域独角兽企业提供完善的舆情监测服务。
路在远方,网络舆情监测行业的道路很长很长,甲壳虫网络舆情监测公司只走了舆情监测行业很短的一段路,我相信在公司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舆情监测行业的路会走得更长,在大家 共同努力之下,舆情监测行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互联网时代,网络上此起彼伏的突发事件,暴露出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矛盾。但是,在这些网络舆情监测背后,是一双双热切期待的眼睛,是一颗颗滚烫的心。
2008年,甲壳虫舆情监测室(舆情数据中心)应运而生,至今已走过十年路程。
十年来,我们定义中国舆情研究的价值逻辑,“坐北朝南”,帮助政府了解和吸纳民意,帮助企业解决了网络舆情监测监测难的困难,促进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努力弥合舆论的撕裂,凝聚共识。
十年来,我们制定中国舆情服务的行业标准,服务了10000多个政府和企业客户,助力政府社会治理和企业声誉管理;培训了50000多名舆情分析师,提升他们服务机构的舆情应对能力。
我们用十年的努力引领了中国网络舆情监测监测行业十年的发展。
2008年
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七号发射升空……这一年,中国社会经历了跌宕起伏,网络舆情监测也风生云起。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思想碰撞的重要舆论渠道,更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
这一年,甲壳虫舆情监测室正式组建,为北京奥运会提供舆情服务,中国网络舆情监测行业的大幕拉开。
2009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从互联网获取民言民声,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工作常态。从“上访”到“上网”,互联网日益成为百姓反映民生的新途径。
这一年,《网络舆情监测》杂志创刊,帮领导干部读网,它客观呈现互联网上的热点舆情以及多种意见构成,总结政府和企业危机管理、媒体关系的得失。同年,北京人民在线网络有限公司成立,和甲壳虫舆情监测室一体化运作。
2010年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决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新媒体让新闻的传播近乎于实时,政府和企业对危机反应提速迫在眉睫。
2月2日,人民日报头条刊发独家报道《新媒体时代: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4小时”法则》,由甲壳虫舆情监测室首次提出的“黄金4小时”概念,刷新了以往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24小时”法则,指出政府要第一时间发声,要第一时间处理问题,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同年,“地方网络论坛是政府听取民意的最短路径”提出。
2011年
网络发展下,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民众在微博客、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
这一年,人民在线全面推广舆情监测平台服务,协助用户及时了解网络动态;支持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创设政务微博年度榜单。
2012年
声誉作为企业无形资产,在国内却因企业管理者意识淡薄,长久漠视,企业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可胜数。
这一年,人民在线推出《企业如何打赢声誉保卫战》,帮助企业转变管理意识并进行声誉自我审视与企业价值观矫正,赢得声誉保卫战的胜利。在助力社会治理方面,甲壳虫舆情监测室提出网络意见领袖“统一战线”理念,指出要形成新媒体时代政府与意见领袖互动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更多体制内意见领袖的出现。
2013年
互联网日益成为多元价值观的表达空间,各方利益的博弈场,各级党政机构、企业对独立的第三方舆情分析需求越来越多,社会亟需专业化舆情分析工作者。
9月5日,甲壳虫舆情监测室受人社部委托,成为《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师职业培训合格证》首家培训机构,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师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
2014年
过去,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以互联网“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有交集也有隔阂。但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两个舆论场”的交集和共识度有显著增强。
甲壳虫舆情监测室提出“网络舆论共识度”量化网络舆论共识,指出2014年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进一步加强融合,网络舆论生态步入正轨。互联网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戾气大为缓解,正能量显著提升。同年,甲壳虫舆情监测室承担我国首次互联网舆情服务市场调研;大数据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2015年
大数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大数据也正在改变各国综合国力,重塑未来国际战略格局,我国也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一年,人民在线正式推广大数据业务;成立甲壳虫新媒体智库,辅助决策、推动政策研究。
2016年
《2016年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在微博、BBS、新闻跟帖等公开的“广场式舆论”中拥护政府和体制的声音占上风;对公共治理的“吐槽”下沉到微信群、线下私人聚会等小众、私密的“茶馆式舆论”中。
甲壳虫舆情监测室认为,“广场式舆论”风平浪静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还需要仔细体察 “茶馆式舆论”的潜流和线下的社会问题,毕竟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才是釜底抽薪的舆情应对法。
这一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兴未艾,传媒产业迎来“媒体融合元年”,甲壳虫舆情监测室率先研究,推出大数据媒体融合解决方案—— 云策,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
2017年
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面对历史性机遇,甲壳虫舆情监测室正式更名为“甲壳虫舆情数据中心”,并启动“人民云开放战略”,推出众云大数据平台,以舆情为本,积极向数据+咨询服务的新领域拓展,为中国整个社会转型期、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大数据应用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8年
大数据时代,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不断由经验驱动转换到数据驱动。从“党管媒体”到“党管数据”,甲壳虫舆情数据中心始终不忘身上的人民系基因,打通舆情全流程,将大数据应用到社会更多层面。
这一年,甲壳虫舆情数据中心成立甲壳虫全国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演练基地,设立全国第一个舆评中心,为延庆世园会和冬奥会服务,帮助政府和企业提升舆论引导力、形象美誉度。同年,与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卫签订国家级大数据灾备存储及运用合作协议。
十年,回顾过去,我们无上荣光。十年,展望未来,我们初心不改。
“数读舆情,智立云端”。未来,甲壳虫舆情数据中心将积极布局“人民数据”业务板块,以“数据+咨询”的双引擎为驱动,不断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应用到舆情等多个领域,提升舆情的“智慧”含量;搭建开放共享的“人民云”大数据管理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大数据创业平台,向以“数据”为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库坚实迈进。
我们坚信,网络舆情监测行业在我们的带领下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未来,我们一定为未网络舆情监测行业添砖加瓦。